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在2018-2020年期間,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綠色、循環和低碳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相關要求在園區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在2018-2020年期間,未發生過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 2018-2020年,及時完成了江蘇省、蘇州市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園區通過產業結構優化、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等措施,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列入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數量為12家,2019年列入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數量為14家,2020年列入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數量為8家。到目前為止,企業均已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2020年,園區企業無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不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立了以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周學斌同志為組長、開發區經發局局長沈娟鵑同志為副組長的綠色園區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開發區經發局,沈娟鵑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潘虹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設徐文濤、夏京、方夢三名專職人員,負責聯絡、協調綠色園區各項綠色發展工作職責
園區資源產出效率高,高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較高,污染排放控制較好。
園區資源產出效率、循環再利用率高,新建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占比高,高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較高,污染排放控制較好,綠色運營管理體系健全。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吳中經開區)成立于1993年,位于東太湖之濱,吳文化發源地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吳中區,總人口46.6萬人,戶籍人口19萬。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擁有吳中綜合保稅區、東太湖科技金融城兩個國家級平臺以及吳淞江科技產業園、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特色功能載體,形成了以吳中太湖新城為引領的“一核一圈一廊一區”產業和城市空間布局,2020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位列39位。
近年來,吳中經開區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深入實施“3+3”產業發展戰略,全面打造智能制造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以及汽車關鍵零部件、檢驗檢測、電子商務三大特色產業,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產業和以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吸引了葛蘭素史克-惠氏制藥、偉創力、愛信AW、永旺等15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落戶,匯川技術、科沃斯機器人、立訊精密等2萬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6.2億元,先后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區、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產業示范基地、省級生態工業園、省綠色住建示范城市等。
一、強化綠色體系建設。
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以開發區成功創建國家綠色工業園區為契機,擦亮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金字招牌,建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建設具備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點的綠色工廠,生產以綠色制造生產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品,最終打造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鏈上企業綠色化的綠色供應鏈。
優化節能減排管理長效機制,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強制性標準,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建立節能減排約束機制,推進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不斷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評價制度,實施節能減排獎懲制度。
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意識。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大力培育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到2025年,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累計達到20家。
二、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結合綠色園區發展,未來三年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綠色、循環、節能改造:
(一)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園區制定科學謀劃綠色產業發展戰略,從規劃源頭和土地供應階段把好產業調整關,以產業高端化、園區生態化和企業生產清潔化為重點,積極培育壯大能耗少、效益高的綠色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輕調高調優,逐步構建低碳化,高附加值化、高技術化的綠色產業體系,減輕產業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和對環境的損害,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重點提升傳統優勢行業的集中度,為智能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提供政策支持,培育企業集團;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吳中區固體廢棄物處理和污水處理行業優勢,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帶動周邊產業升級換代,實現將“區域負擔”轉化為“區域優勢”。
加快推進賽迪研究院蘇州分院、360集團、華為軟開云、復星等重大項目落地,招引一批重點先進制造業外資項目。
(二)推進園區低碳循環發展上新臺階
園區實施節能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產業目錄,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投資項目能評、環評、穩評機制,從源頭上嚴格準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余熱余壓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措施,深化“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和“能效之星”等創建活動,繼續大力推行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能源管理。
全面提升清潔化水平。
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爭創一批低碳經濟試點示范。
建設低碳綠色建筑科技示范區、低碳綠色建筑技術中心。
擴大新能源汽車應用,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
倡導在衣、食、住、行、游購、娛樂等方面綠色生活方式。
(三)提升綠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設能力
繼續加快太湖新城能源中心、綠色管廊、國家級智慧城市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推進工作,完善蘇州吳中化工園區智慧監管平臺細節。
在太湖新城通過省級綠色示范區驗收基礎上,助推新城后續綠色低碳工作。
建立具有切實可操作的工作機制,深入研究新城各類項目綠色施工管理、綠建運營落地,讓一些低碳目標落進施工圖紙和施工管理,為新城積攢碳資產,保障新城實現綠色低碳目標。
積極申報和創建“國家級低碳城鎮”。
(四)不斷提高園區能源監測管理水平
園區在建成的太湖新城能源管理中心的基礎上,在能源管理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上積累先進經驗,積極推廣園區內重點區域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探索建立更大范圍的能源計量檢測與能效評估公共服務平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應用能源等節能、環保、高效的先進供能系統,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
全面實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以及城鄉建設和消費領域用能管理。
?。ㄒ唬┠茉蠢镁G色化
1.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光伏產業穩步發展。
吳中經開區廣泛使用清潔能源,大力開發太陽能,被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評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產業示范基地”。
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和天然氣汽車,鼓勵燃油車輛加裝CNG。
推廣電動公交車、天然氣公交車、天然氣出租車。
擴大天然氣利用,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
支持綠色低碳工程,完善天然氣管網規劃布局,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推動清潔能源替代。
分布式能源創新進展加速,太陽能源利用持續增加,能源利用綠色化項目不斷推進。
2.淘汰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降煤耗。
推行企業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增加資金補助力度,提高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
在印染、紡織、生物制藥、新材料等產業集聚區,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或集中供熱鍋爐,降低煤炭消耗量,提升天然氣、電力和新能源使用量。
用能結構逐步實現以煤為主體到以天然氣為主體的關鍵轉變。
3.建創能源管理平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吳中經開區建立了能源計量檢測與能效評估公共服務平臺,對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診斷、能源審計;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以及城鄉建設和消費領域用能管理;建設低碳綠色建筑技術中心;深化“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和“能效之星”等創建活動,完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
節能降耗成績顯著,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二)資源利用綠色化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吳中經開區2013年榮獲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極大的推動產業園生態化發展,推進傳統耗能行業升級改造,加快再生水循環化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形成企業循環式生產、行業循環式鏈接、產業循環式組合的大循環體系。
2.開展固廢資源化使用,促進企業產業轉型升級。
對提高固廢綜合利用、水資源重復利用方面的項目重點推進。
3.推廣企業余熱回收,提高資源利用率。
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區內企業進行余熱回收,在用能結構實現了以煤為主體到以天然氣為主體轉變的基礎上,采用天然氣分布式供能方式,實現熱效率從 90%提升至120%。
吳中太湖新城能源中心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能源站,可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天然氣綜合利用效率達到120%以上。
(三)基礎設施綠色化
1.堅持新建項目綠色標準,營造建筑與自然協同發展。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省綠色住建示范城市,將低碳要求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中,從源頭上保障城市建設的低碳發展目標,來驅動建筑部門減排。
以低碳理念統領吳中太湖新城、尹山湖·獨墅湖雙湖新城區的建設全過程,建設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探索低碳化、智慧化運營管理模式;推廣低碳生活方式。
2.加快城市海綿體建設,保持城市自然生態環境。
到2017年全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已完成。
太湖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加快,現已建成了13.42公里地下綜合管廊。
吳中經開區還圍繞恢復和修復“城市海綿體開展工作。
逐步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推進城市綠地、城市走廊等綠地的建設,優化綠地、公園在城市中的布局,加大城市綠地的覆蓋范圍,提高城市的綠化效果,使得城市規劃的更加均衡有序。
3.科學推進綠色建筑體系,建設成果突出。
蘇州吳中太湖新城為“江蘇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
太湖新城主要圍繞包含CBD地下空間(三星)、城市綜合體(D05D)(二星)、能源中心(二星)、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小學(二星)、新城郡未來(二星)、永旺夢樂城(二星)、北美高中(二星)和越旺智慧谷(二星)等(其他二星)共12大示范項目開展綠色建筑建設工作。
獲驗收專家組高度評價,示范區管理規范、成效顯著,在高星級綠色建筑、區域能源站、地下空間綜合利用、住宅全裝修等方面特色鮮明。
(四)產業綠色化
吳中經發區以“3+3”發展戰略,全面打造智能制造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3大主導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驗檢測、電子商務三大特色產業。
同時構建“一核一圈一廊一區”產業和城市空間布局,擁有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及眾多五百強等知名企業落戶,優勢產業加快聚集。
(五)生態環境綠色化
1.堅持綠色發展不偏離,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吳中經開區作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區省級生態工業園,有效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綠色、循環和低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涵養最優山水生態,使綠色成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探索出一條將自然稟賦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開發區路徑”。
一攻堅克難,環境治理提效。
全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守生態底線的硬杠杠、落實生態保護開發的硬責任、握緊鐵腕治污的硬拳頭,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優異。
二持續發力,城市面貌再提檔。
對照城鄉環境綜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對“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倒垃圾、亂設廣告”等市容環境問題開展常態化集中整治,分季度實施,按照“普遍問題經常治理、一般問題現場治理、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敏感問題分步治理”的方式,反復抓、抓反復,營造了良好城市市容環境。
2.謀劃循環低碳發展,確定綠色發展目標。
吳中經開區已完成了循環低碳發展規劃。
從2104年開始就開展溫室氣體清單與低碳發展思路研究、《蘇州吳中太湖新城啟動區及永旺社區低碳專項規劃研究》,已基本完成批復建設內容,達到預期目標,并通過驗收(《關于下達2014年度第二批蘇州市循環低碳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驗收意見的通知》蘇發改資環[2016]11號)。
3.提倡綠色交通,助推綠色出行方式。
健全綠色出行系統,新能源公共汽車多條線路全方位布局,構建軌道交通、快速公家、一班公交、公共自行車有機結合的綠色交通體系,實現公共自行車鎮區全覆蓋。
吳中智慧公交,運用國內領先“智慧公交系統”,促進資源集約利用;新能源公交,占比逐年快速增長;建設第一工園國家電網、特斯拉電動汽車充電樁,為新能源汽車供電;永安行公共自行車及公共自行車站使用太陽能供電系統,大力推廣了綠色出行和低碳生活的理念。
4.致力環保節能宣傳,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開展“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
緊扣“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主題,在太湖街道永旺商城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開展“地球日”主題宣傳。
在越溪街道旺山景區開展以“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現場設置簽名前及發放宣傳物品。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倡導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提倡家庭節水節氣,普及家庭照明節能燈,支持家庭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行垃圾分類。
體現了開發區公眾參與,努力構建有吳中特色的綠色生活格局與決心。
(六)運行管理綠色化
1.加強領導,科學施策。
吳中開區成立了綠色園區創建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指導創建綠色園區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經發局。
依托吳中開區OA平臺、江蘇省能效監測和統計分析系統、吳中區人民政府網站、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綠色園區建設和改造信息。
2.智慧園區,信息化管理。
吳中經開區已構建全面監測、高效智慧的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包括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產業發展、智慧政務服務、智慧民生服務等多方面,并制定開發區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建設協同高效的共性服務平臺,構建了規范共享的數據資源中心。
智慧吳中體驗館全面展示吳中區企業的智能化發展,形象地展示了在大數據時代下,未來交通、購物、飲食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3.制定綠色規劃,配套管理辦法。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循環低碳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碳排放清單:《蘇州市吳中區低碳發展思路研究》、《蘇州吳中太湖新城啟動區及永旺社區低碳專項規劃研究》已驗收通過。
率先出臺了《吳中區綠色綱要》、《吳中區綠色園區發展規劃》。
綠色發展規劃貫穿于《蘇州市吳中區“十三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吳中區“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及兩減六治三提升13個專項方案、《吳中區化工行業優化提升整治專項行動(2017~2019)工作方案》、《蘇州市吳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吳中區“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吳中區“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吳中區水利局十三五規劃》等。
4、建立各種監管平臺、精準能源管理。
通過江蘇省能效檢測和統計分析系統對能源進行科學的管理。
吳中開區對工業企業能耗計量統計和能源審計的自動化管理。
通過重點耗能企業申報能耗數據,統計分析,進行全區能耗控制管理,實現能耗總量控制,能源使用優化升級。
此外,吳中化工園區智慧監管平臺、太湖新城完成能源管理中心、分別實現了化工園區環保、安全、風險、應急管理在線管理和太湖新城的能源監測管理。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制定并發布綠色制造相關標準,如能源利用綠色化標準(Q/SWJQ001—2017)、資源利用綠色化標準(Q/SWJQ002—2017)、基礎設施綠色化標準(Q/SWJQ003—2017)、產業綠色化標準(Q/SWJQ004—2017)、生態環境綠色化標準(Q/SWJQ005—2017)。